当前位置: 首页 > 培训动态
农村教学点信息化建设之路漫野花香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1-21 12:13 阅读:

 农村教学点信息化建设之路漫野花香 

       

      ——记东辽县辽河源镇中心小学扎实开展教 

     学点信息化建设,实现“教学点”教学质量新突破

 

东辽县辽河源镇中心小学是一所距县城60公里的偏远农村中心小学,其下设八个教学点,教学点分布较散,最远的教学点距离中心校约16公里。2007年前,所有教学点都存在师资差、设施缺的困境。为缩小城乡办学的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从2007年开始辽河源镇中心小学全面启动了对其教学点的信息化建设,通过配备多媒体设备、建立配套教学资源库、进行教师信息技术分级培训及教师信息技术考核、组织学科教学与信息化整合赛课等活动方式,扎实有效的推进了教学点信息化建设,加快了实现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的步伐。

       

一、配备教学点多媒体功能教室、建立全校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班班通。

辽河源镇中心小学在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班班通过程中存在三个困难:一是各教学点教学设施短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参差不齐;二是教学点地理格局分布是以镇中心校为中心,在四周分散8个教学点,无法实现教学点的网络覆盖,宽带网络无法传送到偏远的山沟教学点;三是互联网资源种类多,渠道多,教师能力有限,教学点教师进行资源的筛选与整理有一定难度。

针对以上三个主要困难,辽河源镇中心小学给每个教学点都配备了多媒体功能教室,用于教师的备课与课堂教学。为了让这些多功能教室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学校建立一套符合本校教材版本的资源库,让所有教学点达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为学校的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障,但这不等于教学质量就会提高,还要取决于教师对设备的使用熟练程度和对资源应用的能力。结合中心校及“教学点”的分布特点他们采用了集中——分散——集中的定期培训方式进行培训。

首先把各“教学点”的信息骨干教师集中到中心校由信息管理员对他们进行定期集中培训,培训中要严格遵守学校的信息技术培训制度,评价考核制度,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在完成培训考核后,各“教学点”参加完培训的信息骨干教师再对教学点的其它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待所有教师完成培训后,教师们到各自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再拿到集中培训中进行解决。

       

 

                     

二、建立健全教学教研工作机制,强化优质教育资源与各学科的有效融合,促进教学点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实现教学点充分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他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重点通过以下三点进行操作:

1、建立教学点多媒体教室使用制度。

因为每个教学点都建立了一个多媒体教室,供多个班级上课,这就要建立起科学的使用制度,以保证每个班级都能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室上好课。制度中规定每周每个教学点的各个班使用多媒体教室不少于四到五次,就是为了消除部分教师先期利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为难情绪。

2、建立教学教研工作机制,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辽河源镇中心小学把教育教学资源在课堂的有效应用列入到各教学点的学期教研工作计划中,各教研小组定期进行教研活动,结合平时的教学活动把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在总结会上进行汇报交流,从而完成全镇教师的经验共享。同时让教师们利用自己制作的优秀课件完成教学任务,突破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3、强化教学点信息化建设考核与评价。

每学期中心校都要对各教学点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考核与评价,其中包括对教学点多媒体功能教室的使用情况、教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质量、学生问卷调查,课件、课堂实录等教学资源搜集与整理等情况进行考核,对所有教学点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评比。对突出的先进教研组、优秀个人进行表场,并纳入到年终考核中。

辽河源镇教学点的教师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他们欣喜地感觉到自己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各村子里的家长们对教学点办学满意度也大大增加了。

随着东辽县“三通两平台”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辽河源各教学点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等方面工作都将有新的突破,并逐步实现了农村学校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向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的转轨,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