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领导讲话
吉林省电化教育馆刘忠民馆长在2014年全省电教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1-21 11:34 阅读:

搭建资源平台 创新服务机制

努力开创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新局面
         

(2014年4月15日)

 

尊敬的王馆长,苏厅长,各市(州)、县(区)的同志们:

 

    我们在这里召开一年一度的全省电教馆长会议。下面,我代表省电教馆、省数字教育资源中心领导班子就过去一年电教馆系统共同完成的主要工作做简要的回顾和总结,就我们在新时期面临的新任务以及今年省电教馆和各地电教馆要共同开展的主要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2013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3年,吉林省电化教育馆(吉林省数字教育资源中心)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紧密围绕省教育厅和中央电化教育馆的中心及重点工作,在前任陈铭馆长的带领下,发挥电教系统合力,在推进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应用、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工作,干些实事,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一)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培训。

    按照省教育厅要求,针对全省141个教学点的近400名教师,开展包括教育理论与国家课程标准、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等内容的专项培训。我们分四期对全省所有教学点教师开展了包含项目终端设备的基本操作使用和教学点设备维护、分学科数字资源教育应用指南、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制作、获取及运用以及利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设计活动等培训任务,有效提高了我省最基层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为教育信息化有效应用到教学点奠定了基础。

   (二)多种形式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完成教育部“2013年基础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征集”活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103中学区域均衡成果入选网上巡展活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网上集中展示活动”;“首届全国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应用交流推广活动”;“2013年度优秀资源评选”等活动,职教资源、特教资源、中小学书法网站、朝阳区创业实践网站等特色资源的融入,进一步丰富了教育资源内容。

   (三)培训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完成2013年“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共计培训省内初中教师5288人。二是完成国家携手助学二期培训项目,共计培训信息技术教师5667人。

    三是开展“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及其相关培训,完成省级骨干教师120人、学科教师1000人的培训任务。累计培训12075人次。

  (四)落实项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全国首批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完成了项目校课题的组织、申报,资源平台使用的指导和管理等相关工作。二是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开展了项目教师专项论文评比、教师作品评比、学生作品评比、项目中期评估以及网络研修活动,各项活动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央馆授予“优秀组织奖”。同时,在“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应用试点校”申报工作中,长春市第103中学被批准为全国16所试点校之一。三是完成“十二五”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省域城乡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推进模式与策略研究》的我省370余所立项校的中期评估以及《初中理化生虚拟实验软件应用模式研究》课题的中期评估工作。

    (五)完成“第六批县级电教馆建设达标评估”工作。 

    坚持以评促建机制,加速各县(区)电教馆(部)的科学、可持续发展。该项评估作为系统队伍建设的长效保障机制继续进行。截止2013年底,共完成全省35个县级电教馆的建设达标评估工作。

    (六)强化示范校的指导和管理。

     持续推进对“全国首批数字校园示范校”、“吉林省首批数字校园示范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吉林省电化教育示范校”等典型学校的指导,发挥“以点带面”的教育信息化辐射作用。完成“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地理信息填报”工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七)组织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活动及赛事。

    开展“第七届吉林省中小学教师课件大赛”、“第六届吉林省中小学校园电视大赛”、“吉林省第八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为“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第十届中国中小学校园影视评选活动”、“第十七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和“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等活动培养、选拔、输送优秀参赛者和参赛作品。均在全国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2014年工作思路及重点任务

 

   (一)2014年工作思路

    在省教育厅党组的领导下,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省教育厅的中心工作,落实中央电化教育馆的工作要求,以探索我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机制为抓手,推进以资源为主线、网络为载体、服务为重点的业务转型发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引领示范能力,发挥全省电教系统合力,构建新形势下服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服务全省教育信息化取得更大成效。

   (二)全省电教系统协作开展的重点任务

    1.建设省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形成汇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吉林教育云。借助省教育厅现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和技术研发力量,加快推进省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探索与企业合作的运行机制,开发完善省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运行的软件支持系统,不断提升平台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形成本地特色的教育教学常态化应用和国家平台与省域平台为本省学校和师生服务的合作模式。汇聚整合扩大省内现有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逐步形成与中国教育云、外省教育云互联互通的、具有我省资源特色的吉林教育云。

    2. 大规模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在全省具备网络和多媒体条件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组织教师提供自己应用数字教育资源上的一堂代表课,进行在线“晒课”交流,大范围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既全面推广应用又汇聚优质资源。全省电教系统要提前布置准备,做好资源支持和技术指导,研究规划课程分布方案,探索评价机制,做到国家实施方案出台后快速落实。开展“一课一名师”遴选活动,建立分层次的全省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的名师队伍,形成使用数字教育资源授课的优秀应用案例体系,营造“人人用资源、课课有案例”的良好氛围,并组织年度名师优秀案例教研交流,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创新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模式。

    3.做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服务与成果提炼工作。持续加强教学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注重提升教学实效,关注教师发展,学生成长。与各地市电教馆协同,把工作重点放在推进以县为单位、组织以中心校带教学点的服务机制探索上,落实指导教学点教师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总结推广典型应用案例,促进区域均衡,示范带动区域学校整体提升。

    4.推进“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根据工作方案要求,落实好我省国家级应用试点地区——长春市和国家数字校园示范校的年度项目任务,重点落实出经验。开展基于学习空间的常态化教育教学的应用,进行网络条件下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实践。及时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分析总结试点地区和试点学校的经验得失,探索和形成试点地区的运行机制,在试点基础上,逐步辐射和带动全省中小学校的信息化发展。适时启动“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建设,评选推进教育信息化示范县,表彰先进工作者。

    5.探索和完善资源开发与应用服务的机制。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高校联合、共建共享”为原则,继续探索集中展示、征集(后补助)、汇聚(自主定价交易)、共建(补助)、捐赠及其他可行的多种机制。按照中央电教馆数字教育资源元数据规范,组建我省的资源审查专家队伍,完善网上资源认证、评价系统。吸引企业、学校、个人等社会多方参与到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中来,逐步形成资源开发与应用服务的良性循环机制。长效机制的建立有利于资源再生,决定平台的生命和使用价值。

    6.立足应用,实施“数字教育资源进课堂计划”。联合省教育信息中心,做好主题社区文章。利用已经汇聚7万名教师参与的教育社区的优势基础,针对开齐课程、有效教学和改革教学模式等不同需求,开展信息化环境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与应用,通过组织 “网上晒课”、“网上学科社区”研修交流和“结对子”等活动,提供资源应用推广服务,实现年内10万教师空间目标,在全省所有教学点和60%以上多媒体教室,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7.继续推进教育部少数民族朝鲜族资源建设工作,落实“国家数字教育资源提升计划”。除了继续完成好国家少数民族朝鲜族教育资源建设的任务以外,依据信息技术与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的结合点,探索筹建我省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的资源框架;尝试高等教育实验教学、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征集与共建工作;专题研讨实效微课、经典优质资源应用,为创建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新模式、改变课堂教学方法、促进教育教学方式变革、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优质资源支持。

    8.深入推动应用研究与服务,继续做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工作。

    一是开展“十二五”期间重点研究课题的分批次结题工作。教研要按计划保证进度和实效水平,建立网络教研系统。做好总结应用成果,提炼地区、学校和教师的应用典型经验工作。以市(州)、县(区)为单位开展结题汇报与观摩研讨活动。

    二是落实上级培训任务,如“教育部-中移动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等培训任务,切实开展全省电教机构的全员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增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能力,建设高水平的教育信息化队伍,建立人员信息数据库,建好证书查验系统及远程培训系统。

    三是切实做好“首批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微软“携手助学”等项目各级任务的落实。加强过程性的管理、评价,提高工作实效。

    9.办好应用推广的各项赛事活动。继续做好“第八届吉林省城乡中小学教师优秀课件大赛”等省级赛事选拨活动,为“第三届中国国际学生信息科技创意大赛”、“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第十一届中国中小学校园影视评选活动”、“第十八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和“第五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第七届全国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科教学观摩活动”等赛事活动培养、选拔、输送优秀参赛者和参赛作品。各市(州)、县(区)电教馆(部)要加强区域内优秀师生、作品的培养与选拔,积极组织、选送优秀作品,以赛事树典型,以赛事促提升。在这里要强调一点,希望大家对参赛作品质量的关注要大于对数量的关注。

    10.构建新形势下服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促进业务工作转型。这是推进工作的重要保证。苏厅长要求建立研究性、技术性、管理型的专家队伍。我们要不断强化学习,认清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形势,明确电教系统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增强进取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并体现到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二是推进“以县为主,省、地市、县和学校四级联动,现场与远程协作相结合”的技术支持服务工作,建立有效联动机制,组织开展网上技术指导、答疑,为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是继续做好各级电教馆标准化建设评估工作以及国家教育技术实验校和省级电教示范校的动态管理工作。以评促建设,以评促发展,把此项评估工作作为我省电教系统建设与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各县(区)电教馆(部)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加强国家教育技术实验校和省级电教示范校的动态管理,组织好校园开放日活动,示范带动区域学校不断进步。

    四是加强督导检查,提高工作实效。按照年度任务,采取专项督导和综合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制订《吉林省电教工作督导评估细则》,量化评估标准,用数据说话,以评估检查促进各地市、各县区年度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五是加强战线工作的宣传与交流。把加强教育信息化宣传工作纳入全省电教系统的总体工作中。更新、优化省电教馆网站,开发建设全省电教网上办公平台,加强电教业务工作的实时交流。充分发挥《中小学电教》杂志和《吉林电教信息》舆论阵地和交流平台的作用,深化应用研究的理论方法,加强应用的指导和宣传推广工作。简单地说就是杂志发论文,网站发消息,信息出经验,目的在于电教工作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整体提升。

    同志们,实干才能兴业,凝心才能聚力,2014年是落实“十二五”期间发展目标的攻坚年,省电教馆将集电教系统之合力,继续发挥电教人团结协作、务实创新的精神,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重要抓手,借力资源平台和网络空间,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常态化应用,努力开创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新局面!